English  邮箱登录
36365路检测中心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社科基地 学术刊物 学术信息 论坛会议 研究生教育 合作交流 培训教育 留学生 就业
公告栏 更多>> 
友情链接  
耶鲁大学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康奈尔大学
哈佛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芝加哥大学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
邮政邮编:250100
联系电话:0531-88364000 88364128
传 真:0531-88364981
电子信箱:cer@sdu.edu.cn
当前位置: 36365路检测中心 >> 信息关注 >> 正文
福田康夫称将与中国领导人讨论东海问题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26日 00:00   作者:本站整理   点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21:02人民网

福田康夫称将与中国领导人讨论东海问题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

人民网东京12月25日电 (记者于青)日本首相福田康夫25日晚在首相官邸接受了人民日报等中国驻日媒体采访。福田表示,期待进一步推进目前日中关系发展的势头,使明年成为日中关系取得飞跃发展的一年,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关于即将对中国的访问,福田说,他为能在日中邦交正常化35周年这一值得纪念的年份访华感到高兴。访华期间,他将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中国领导人会晤,就构筑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以及如何通过双方合作对两国乃至地区作出贡献等问题进行具体协商。

福田指出,现在日中两国间每年有500百万人次往来,两国扩大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有助于未来巩固两国友好关系。他说,良好的日中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来说也很重要。两国人民对本地区负有重大的责任,应该共同为履行这一责任而努力。

关于目前的中日关系和如何构筑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福田说,通过安倍首相去年10月访华、温家宝总理今年4月访日,日中关系正在顺利地发展。为了进一步使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具体化,两国领导人继续保持互访并建立信赖关系很重要。他说,他将与中国领导人就日中关系的前景和东海资源开发等问题,以及朝鲜问题、气候变化等两国在地区与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进行讨论。他表示,日中合作不仅仅对两国、对地区和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应该有所贡献。

关于两国在环保和能源领域的合作,福田说,环境和能源问题不仅对日中两国的未来,而且对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未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日中两国在构筑能够对亚洲和世界作出贡献的互惠关系上,环保和能源也是重要的合作领域。他说,在节能和改善环境方面,日本愿意一边运用自己拥有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一边由政府和民间共同积极推进诸如提高煤炭火力发电站的效率、防止水质污染、支持循环型经济的发展等具体合作事业。他说,目前双方已经通过日中环境保护联合委员会和高层经济对话开展合作,他将在此次访华时提出具体建议。

关于历史问题和国民交流问题,福田表示,日本将谦虚地看待过去的历史,继续走和平国家的道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面向未来的日中关系。为此,日本政府正在为进一步增进两国的相互理解和信赖而努力。他说,今年是“日中文化体育交流年”,9月在北京王府井举行了“北京中日民间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明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两国一致同意将明年定为“青少年友好交流年”。他期待明年能成为日中关系飞跃发展的一年。

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福田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对日本和国际社会而言是良好的机遇,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来说也很重要。两国的互补关系在日益加深,目前已到了彼此都不可缺少的地步。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是最大的对华投资国。两国对国际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进一步在经济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对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亚洲和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很重要。

福田还介绍说他将访问天津和孔子的故乡曲阜。他说,天津市现在是中国发展的重点地区,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密切,他想亲身感受中国的发展状况。他说,孔子的儒教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各国都给予了巨大影响。从由古到今日中交往历史这一角度出发,他也期待着对曲阜的访问。他说,开展外交,理应对对方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双方交流历史有所了解。他愿以这一姿态积极开展亚洲外交。

关于中国的和平发展,福田说,中国的发展对日本和国际社会是机遇。日中关系的良好发展对日中两国和两国人民,以及亚洲和世界都很重要。日方愿在这一基本认识下,进一步发展在相互理解和信赖基础上的面向未来的日中关系。为此,日方愿意推进以肩负着两国未来的青少年交流为主的两国各个领域、各种级别的对话与交流。

上一条:卫生部部长陈竺:医疗服务价格将适当上涨 下一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个税起征点提至3000元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中心)
Copyright 2001-2010 The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Shangdo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