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登录
36365路检测中心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社科基地 学术刊物 学术信息 论坛会议 研究生教育 合作交流 培训教育 留学生 就业
公告栏 更多>> 
友情链接  
耶鲁大学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康奈尔大学
哈佛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芝加哥大学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
邮政邮编:250100
联系电话:0531-88364000 88364128
传 真:0531-88364981
电子信箱:cer@sdu.edu.cn
当前位置: 36365路检测中心 >> 信息关注 >> 正文
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出炉 于丹年入千万居作家之首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14日 00:00   作者:本站整理   点击:[]

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03:10东方网

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出炉于丹年入千万居作家之首

于丹

《福布斯2008中国名人榜》出炉,于丹收入比去年劲增800多万,排第25名,位居作家之首。其他入前100名的作家是:易中天、韩寒、郭敬明、王朔、张牧野。

本报讯 (记者 黄长怡 实习生 陈乃琳)日前,《福布斯2008中国名人榜》出炉,姚明、章子怡等100位名人,按照收入和曝光率的综合指数排定座次。在这张榜单里,除了娱乐、体育界明星的压倒性优势外,人们发现为数不多的作家们也悄悄地提升了地位,“学术超女”于丹(blog)更是以1103万的巨额收入,排到榜单第25名。对此,有学者为作家收入提高表示欣喜,也有人指出中国作家、编剧的收入还应该进一步提高才趋于合理。

于丹连升73位列作家首位

共有6位作家出现在这张百名榜单里。其中于丹、易中天、韩寒、郭敬明继去年上榜之后,今年依然排在前100名。而王朔、张牧野(天下霸唱)则是今年的新晋富豪。其中,于丹从去年的第98位飙升到今年的第25位,收入数字增长800多万,上升速度惊人。

另外,古典音乐界两位巨子郎朗和李云迪,也保持着去年的排行位置。去年福布斯榜单中,郎朗年收入是1.5亿,数字惊人,今年这位活跃的年轻钢琴家风头稍减,收入为8500万,排22位。李云迪以4030万排在第26位。

王朔年收入只有200万?

这份榜单公布的名人收入中,某些数字引起质疑。比如榜单中公布王朔的年收入为200万,不少人认为过低,不符合实际数字,理由是2007年王朔出过好几本书,“天价版税”也被炒得沸沸扬扬,光《我的千岁寒》一书就号称365万元的版税,王朔这一年的收入应该不止这么多。

不久前公布《2007年中国作家富豪榜》而广受关注的职业制榜人吴怀尧就表示,以他的调查王朔2007年的版税收入不止这个数字。在他的榜单中,公布的王朔收入是500万,与福布斯的数字相去甚远。同样相差甚远的是郭敬明的收入。“吴怀尧榜”上,郭敬明以1100万居首位,而此次福布斯榜上,郭敬明的收入只有532万,两者差距超过一倍。对此吴怀尧的回应是:“福布斯在商业榜单的制作上非常专业,水平也很高,我很欣赏。但在作家富豪榜的制作上,我的榜单和他们的商业榜单一样好,毕竟他们涉及作家收入的部分比例非常有限。”他透露,去年福布斯制作这张榜单的时候,曾有两位编辑联系他,向他请教统计作家收入的方法和细节。

书商路金波则表示,福布斯这一榜单中,虽然作家收入数据普遍偏低,但并不是特别离谱。“比如王朔,虽然年收入不止200万,但也没有特别高,不是200万与2000万的差别,最多只是200万与300万、400万的差别。”他告诉记者,《我的千岁寒》一书王朔拿到的版税,并没有一开始所说的那么多:“因为后面的书卖得不好,所以我们支付王朔的版税略低了一些,大概是一两百万。”

作家、编剧应该更有钱

对比去年,今年的福布斯榜单中,几位作家的收入都普遍上升。有学者对此感到欣喜。戏剧家魏明伦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于丹年收入上千万,证明目前中国的人文出版市场已经趋于成熟,学者、作家已经能和娱乐明星分庭抗礼,获得市场价值的成功。对此谙熟出版市场的路金波有自己的看法:“作家的收入提高了是好事,但以现在的水平还不够。在英国,罗琳是最有钱的;在好莱坞,顶级编剧的收入是高于一般演员的。但目前在国内,演艺明星的收入还是远远高于顶级作家、编剧,这是不合理的。”路金波举例说:“宁财神一部《武林外传》捧红了好几位演员,他的收入应该等同于整个剧组的收入才合理,但现在的情况是,姚晨进了名人榜,宁财神却没有。”他认为,在2008年,像宁财神、石康这样的编剧,应该会像2007年的于丹一样,在名气和收入上都有迅速的飞跃。“也许在明年的福布斯榜单上就可以看到他们了。”(来源:南方都市报)

上一条:周小川:利率准备金率都有上调空间 下一条:全国多家报纸因纸价上涨提高零售价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中心)
Copyright 2001-2010 The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Shangdo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