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登录
36365路检测中心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社科基地 学术刊物 学术信息 论坛会议 研究生教育 合作交流 培训教育 留学生 就业
公告栏 更多>> 
友情链接  
耶鲁大学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康奈尔大学
哈佛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芝加哥大学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
邮政邮编:250100
联系电话:0531-88364000 88364128
传 真:0531-88364981
电子信箱:cer@sdu.edu.cn
当前位置: 36365路检测中心 >> SDUCER要闻 >> 正文
“海右”博士生论坛在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5日 00:00   作者:worthdoor   点击:[]

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承办的于2008年12月14日下午如期在经管楼501教室成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的三位博士生杨友才、刘玮玮和李芳做主题性发言,同时黄少安教授,魏建教授以及肖洪生副教授作为点评嘉宾出席了本期讨论会。

首先由杨友才博士以《路径依赖与经济增长的模型与实证研究》为题拉开了本次论坛的序幕。他从制度与经济增长可能存在互动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促进作用以及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都是人们在解释和寻求一国如何经济增长必须面临的问题,并通过一个规范的数理模型来分析这些问题并以中国制度的变迁来计量验证。通过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路径依赖即可以使得经济增长得到良性循环也有可能导致被锁定在低效的状态(lock-in effect),陷入恶性循环;经济增长对制度的影响可以更好地解释朝代兴衰更替;不良制度的存在使得即使是有技术的进步,但是经济也不一定得到有效发展。以中国为实例计量证明,在控制了人力、物力资本以及技术等主要要素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大增加了,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和循环,其路径依赖又更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促经作用,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奇迹是可能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魏建教授首先就文中所构建的数量模型提出问题,并详细询问了模型中的几个具体参数所代表的含义。随后我院三年级博士生孙涛同学也就该文中实证检验的方法以及实证结果做了评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苏剑等同学也就实证模型的计量结果可能存在与现实经济情况不太吻合提出讨论。

其次,刘玮玮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养老保险体系中的Auerbach―Kotlikoff模型,这也是她博士论文将要涉及的一部分内容。她对该模型的几个重要假设条件以及模型的推导做了详细的介绍。黄少安教授首先提出疑问,“如果你打算用此模型做关于中国的相关研究,模型中的假设条件有哪些需要改革的地方,怎么改?”,对此刘玮玮同学表示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魏建教授认为,由于该模型是基于美国情况所做的研究,还应该找相关中国学者对此问题所做的相关研究进行借鉴和分析。

随后,同学们之间进行互相讨论。张盈同学对该模型假设中有关消费者如何进行分类的问题提出了疑问,刘玮玮也做了相应的解答。另外,孙涛同学就中国人在养老问题存在的特殊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李芳同学做了题为《国外大学―产业关系问题研究的新进展》的一个理论综述,

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开始推行促进大学―产业合作关系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试图分析、解释这种经济现象中大学和产业的互动关系。大学与产业之间在创新和研发方面的合作为企业获取创新知识和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并对产业绩效和经济增长产生重大的影响。该文主要从制度层面对大学―产业关系的国家和产业差异以及从微观角度对大学―产业合作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研究的进展进行梳理。魏建教授认为,文献综述不光是要对现有文献已涉及到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做出总结,更重要的是要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做出相应在评述,而该发言中未能体现出这一点较为令人遗憾。黄少安教授则提出能否通过比较有些大学没有通过校办产业来将自己的创新知识投入生产获取利润,而又些大学则是采取的这种形式来研究相关的问题,并认为,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这个研究将毫无意义。

整个讨论在一个十分宽松的气氛中进行,同学们就相关的学术问题都积极发言,老师们的评述也十分到位。在讨论会结束的时候,黄少安教授对讨论会提出建议,希望博士生们能在会前就相关的主题性发言文献做更详细的研读,并能够查阅相关的文献,这样既能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又能对发言同学的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

上一条:06级博士韦倩赴日参加国际会议总结 下一条:07级博士陈言的论文入选2009 MEA Annual Meeting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中心)
Copyright 2001-2010 The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Shangdo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