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36365路检测中心 >> 人才培养 >> 教学培养 >> 正文

2007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述评(上)

发布日期:2007-11-26   作者:本站整理    浏览次数:

如今的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大学生作出判断和选择的过程尤为艰难。面对这样的现实,国家致力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同时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成果显著。

2007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风貌积极向上,对主流价值观表现出较高的认同,生活方式积极健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当今的大学生,依然是奋发向上的一代。

“我相信,文明行为会主导校园”

调查显示,在对“在无人监管时随意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利用网络和手机发布不负责任的信息”、“沉溺于网络”等13种校园不文明现象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对不文明行为持反对态度。

“在图书馆安静的阅览室里,手机铃声时不时地响起,还有人窃窃私语。极个别同学把图书馆杂志的里页撕掉,新书被折腾得惨不忍睹……”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学生刘波这样描述校园里曾经的不文明行为。

在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校园文明教育活动之后,大学校园正在发生变化。有的学校在青青的草坪边设了一些亲切的标语牌,提醒大家不要践踏草坪。宿舍的楼道里也挂了清新可爱的提示,告诉大家要保持卫生,保证良好秩序。还有的学校在水龙头边挂上牌子,告诉学生现在全球的水资源状况,在食堂贴上一些小漫画和标语,提醒大家自觉排队。

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硕士生辛超说:“校园路上干干净净,很少见到纸屑和果皮。自习室里也安静了许多,现在很少在教室里看到吃早餐的现象,同学们都自觉关闭手机。我相信,文明行为会主导校园的文化,校园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大学生良好的文明素养和精神面貌的不断提升,与近年来国家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八荣八耻’教育是分不开的。”北京大学学工部副部长马化祥表示,“文明不止是一种习惯、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素质、一种光荣。开展这两项教育活动,能够在为大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启发大学生对其行为举止进行自我规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

“人无信不立,我不能失信于国家”

“还有像我一样等着贷款的大学生,还有很多的贫困地区等着大家的关注和帮助。人无信不立,我决定提前还款,不能失信于国家,失信于银行。”河南中医学院05级中药专业硕士研究生王一硕斩钉截铁地承诺。

国家助学贷款让王一硕从一个打工仔幸运地踏入大学门槛。2005年12月15日对王一硕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一天,他用浸透着自己汗水的钱,归还了26770元的助学贷款,成为当时河南省在校大学生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第一人。那时,离贷款到期还有10个多月。王一硕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诚信作为个人对公共行为的基本规范,是衡量现代公民人格是否健康的基本指标,是公民人格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滚动调查结果显示,92.8%的学生赞同“诚信受益”,91.1%的学生认为“做人比做事、做学问更重要”,86.7%的学生认为“贫困的经历也是一种人生财富”。这些数据都突出地说明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较高认同,表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上海市委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说,我们把诚信教育作为民族精神教育中公民人格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教育学生,诚信不仅是个人人格修养的基本要求,也是规范个体行为的强大动力,是引导个人处理公共事务、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规范。

“大学生活让我学会了独立与坚强”

如今的大学生面对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成才愿望,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在社会中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在回答“您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什么”时,“诚信等良好的品质”(36.4%)、“个人能力”(24.8%)、“自强不息努力奋斗”(22.7%)排在前三位。

大一暑假,为了赚够下学期的生活费,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王亚丽搭公交,从镇江城南到城北,再从城北回到城南,每天两个来回做家教。4年大学生活,她在奔波和苦读中充实地度过。

“军训时,膝盖痛得我无法走路,我没有哭;暑假时,整栋宿舍楼只有我一个人,形影相吊,我没有哭;生活费少到只能吃馒头时,我更不会哭”,毕业典礼上,当校领导把毕业证、学位证、江苏大学优秀毕业生证书发在她手中时,王亚丽感慨万分:“4年的大学生活,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吃苦,学会了坚强。”

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大三学生齐彦艳说:“优秀的青年人应该时刻感受时代的脉搏,不断完善自我,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肩负起历史使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荣辱观,都可能潜移默化为大学生成功的支撑力。创建和谐社会需要这样的道德标准,而这样的道德路标,也为学生们指明了通往快乐和成功的路。中国农业大学的青年学子们投身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学有所用,在实践中历练自己,支援地方教育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圣兵爱心社的学生们将济困助学的爱心接力棒一届届地传递下来,8年多资助贫困高中生近200名,在造就他人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学工部部长梁家峰欣喜地说,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行为得到规范,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有着明确的自我规划和人生设计,他们在充实专业知识的同时,还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和各种专业实习,积极进取、独立自强。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向着成长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摘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