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研究》第十五辑文章标题与摘要

发布日期:2007-09-09   作者:    浏览次数:

15

论文

1、论文题目: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

作者:陈志武

摘要】文化到底是什么东西?儒家文化为什么会在中国出现?除了儒家外是否有别的更“好”的社会秩序安排?西方文明真的只是物质文明,而东方文明是更高尚的精神文明吗?“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自由、民主、法治的思想,让中国走近世界一大步。但是,现在人们发现,在当年打倒“孔家店”后,今天似乎又要重建“孔家店”,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还缺少什么才使个人权利、个人自由难以扎根?

为了理解文化的成因,本文假定人的基本生存挑战有两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而这两种需求又分今天的和未来的需求。今天的需求靠提高生产力来满足,但未来的需求除了也靠提高生产力来满足外,同样重要的是要通过金融契约的交易来规避各类未来不确定性风险。换言之,最理想的社会状态是不仅今天的物质供给和精神供给都丰富,而且金融保险与证券市场也完备(complete markets),这样人们能利用金融契约交易把各种未来风险都规避好。―― 当然,现实并没那么完备。特别是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不仅没有完备的金融市场,连基本的外部金融交易都没有。那么,在传统社会里,人们如何规避未来的物质风险与精神风险呢?

当外部金融市场不发达或根本就不存在时,社会组织特别是“家庭”承担着最重要的经济交易(尤其是风险交易)和感情交易功能,后代以及亲戚是人格化了的“保险”、“借贷”、“投资”、“养老”等金融品种。为了保证家庭、家族内部的这种隐性契约交易能“安全”地进行,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文化”就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保证契约交易能执行的内容,儒家的“孝道”文化以及相关名分等级社会秩序的作用也在此。“家”以及其它社会组织的功能主要在于促进成员间的经济交易和感情交流。

随着外部金融市场的发展,“家”的经济交易功能逐渐由市场取代,“家”则越来越以感情交流为主。于是,相关的制度性文化特别是“家”文化也发生根本性变化,像儒家“孝道”这样的“刚性”等级文化就变得无必要,取而代之的是让个性更自由、以个人权利为核心的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的发展经历大致如此,中国文化的变迁轨迹也将是这样。

一旦文化的某种功能能由其它更受社会欢迎的东西取代,那么那项文化内涵的生命就会结束。随着经济和金融技术的发展,社会所需要的文化内涵也会变化。所以,简单意义上的文化复古不仅是一厢情愿,且没意义。

关键词】儒家文化,孝道,家庭,金融发展,保险,个人权利,自由,民主,五.四运动。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示码:A

2、题目:分流与聚合――用基于合约理论的发展经济学解释中国历史

作者:陆铭 陈钊 王永钦

【摘 要】经济的发展将伴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在市场范围扩大之后,人们的“关系型合约”被打破,并逐渐建立起适用于更大范围市场的“规则型合约”。从这一新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来看中国历史,不难发现,中国与西方世界在明清两代出现了两次以闭关锁国为特征的“分流”,而1978年之后的中国则通过开放重新与世界历史聚合。当前的中国正处在第二次聚合的时期,这时需要用“规则型合约”取代“关系型合约”,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关系型合约,规则型合约,经济发展,分流,聚合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示码:A

3、题目: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1949-2004年贵州省的实证分析

作者:洪名勇 施国庆

】贵州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即在农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实行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农地政策,农地承包比较稳定,而在改革开放之前,农地产权制度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对1949年至2004年贵州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农业经济增长所进行的考察和计量研究表明:一是土地、劳动力、化肥及资金投入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二是半多世纪以来,贵州农业经济增长受制度变迁的影响明显;三是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制度安排的核心的基础,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土地制度能够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时,农业经济增长明显加快;当土地产权制度不合理时,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大幅度下降。这一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应将以土地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制度创新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以制度创新为杠杆,推动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农业经济增长 农地产权制度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示码:A

4、题目: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订单安排与履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