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动态

您的位置: 36365路检测中心 >> 学人动态 >> 正文

黄少安:建造所谓中华文化标志城不合适

发布日期:2008-03-21   作者:本站整理    浏览次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16:19新浪财经

黄少安(经济学教授,长江学者)

最近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在大张旗鼓地宣传要在山东济宁建设所谓的“中华文化标志城”,要投资300亿元,还向海内外征集创意方案。还说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批示。一些单位和个人跃跃欲试,要献计献策。现在的山东省委、省政府很积极,他们也征求意见,但是主要是要大家建议如何做,而不是、或者不愿意听大家的反对意见。有反对意见也不能如实、及时得到反映,意见被一些中间层筛选了,一些反对意见被认为是情绪化的。

对于这样一件事发表意见,不是要表达和彰显自己的观点,而是要立足于社会责任,个人有什么观点一点都不重要。我根本不会反对弘扬民族文化,也不会反对以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时候、付出合适的成本,去建造一些真正能够体现文化、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文化的建筑。但是,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弘扬民族文化,要理性、科学,即使是合适的方式,如果时间不合适,实际上也就不合适了。尤其是建设文化工程,要兴土木、要花钱,就要量力而行,要统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我具体有以下几点意见:

1,我们现在最应该建的不是这一类工程。如果花几百亿元把文化标志城建好,单独看,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建筑或建筑群。但是,我国现在还是处在不发达阶段,还有许多老百姓基本生活有困难,医疗保障等都还没有很好落实,还有好多孩子上不起学,还有许多关系人民基本生活和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基础设施有待建设,等等。与这些比较起来,现在建造所谓文化标志城,就显得不合时宜。很可能招致人民群众的不满、甚至愤怒。可能不仅没有弘扬民族文化,反而影响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影响社会和谐。当然不会出现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事,但是,应该主动考虑我们的国家、民族、广大群众现在最需要什么。这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问题,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

2,没有预算约束,没有法律程序。这么大的工程,几百亿元,花谁的钱呢?现在的说法是:中央领导下的山东省政府的“文化三峡工程”。如果是商业化运作,不花财政的钱,只要政府管好土地和环保,应该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花财政的钱或者变相花国家的钱,就有一个预算约束问题,得有严格的程序,得让人大批准才行。可是现在这些程序都没有,就是地方领导的决策。花如此多钱大兴土木,人大也不应该批准这种预算。

3,最好通过教育把民族优秀文化融入人们的脑海。弘扬民族文化的最有效方式,是通过教育,把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里,而不是构筑所谓的文化城。所以,在钱有限的情况下,还是应该优先把钱花在教育上好。

4,要考虑全国人民的认可度。虽然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山东的济宁建“中华”文化标志城,未必能获得中国其它地区人民的认可。

5,不要人为地构造文化工程。多数人为的所谓文化建筑工程,实际上都是人造的旅游景点,经不起时间考验,沦为文化垃圾。即使有作用,也与付出的代价不相称。

6,历史未必会赞颂决策者。我们的一些地方领导,总想搞点形象工程,为自己留下一点痕迹。其实这些领导也没有完全弄清楚:即使后来真的成了经典的文化工程,例如,万里长城,后世赞颂的不是秦始皇,而是长城的设计者和建造者。秦始皇因为修长城等土木工程而受到人民的记恨和历史的鞭挞。

7,学者的支持不一定是理性的。一些文化学者的支持可能因为专业偏好却缺乏理性,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只要打上文化旗号,他们就单纯地认为必定是好事。一些院士也支持,主要是让山东的领导及其代表“忽悠”起来的。一说是弘扬文化,就好心支持吧。

可以基本认定:所谓中华文化标志城,是地方政府官员打着弘扬民族文化旗号的形象工程,既没有科学论证、也没有法律程序。全国类似的工程不少,说穿了,是拿老百姓的血汗钱搞形象工程,应该强化约束机制,对此加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