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行为科学与实验方法高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山东大学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和中国行为与实验经济学论坛(China BEEF)联合主办。上海财经大学杜宁华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宗计川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湘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秦向东教授、浙江财经大学罗俊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代志新教授、西南财经大学雷震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董志强教授、浙江大学陈叶烽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龚冰琳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许彬教授依次带来精彩的学术演讲,最后由武汉研众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永胜先生介绍在线招募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为实验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山东大学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黄凌波教授、冷艾琳副研究员和郑捷教授分别主持研讨会的三个阶段。
全体参会人员
上海财经大学杜宁华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杜宁华杜教授进行了题为”Spillover Effects of Lie Detection: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的报告。杜教授指出撒谎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为了评估提升诚信水平的政策干预的总体影响,不能忽视某一测谎任务的溢出效应。杜教授通过实验研究了诚信促进法规是否存在多任务间的溢出效应。杜教授指出,在一项报告任务中,让私人信息可验证或者对不诚实行为施加惩罚的做法,都会导致其他报告任务中撒谎发生概率的提升。这种撒谎的溢出效应意味着,当面对多个可能存在作弊行为的任务时,人们具有跨任务的心理偏好,并提交相互关联的报告。基于这份研究的发现,政策制定者应该采取全面的视角,考虑更广泛的领域,而不是仅仅专注于针对某一具体任务的规则设计。
东北财经大学宗计川教授
东北财经大学宗计川教授进行了题为《实验金融:政策、行为与市场表现》的报告。宗教授探讨了实验金融在理论与市场应用之间的桥梁作用,尤其关注于金融政策设计、投资者行为、市场机制以及市场表现等方面的研究。宗教授通过实验方法检验了金融市场中的理论预测,尤其是在金融监管、风险传染、资产组合调整等领域。宗教授指出实验金融在解析金融市场复杂行为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多项政策效果的预测和验证方法。基于对国内外在该领域研究现状的比较和梳理,宗教授发现尽管国际上对实验金融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宗教授指出通过实验金融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政策的市场反应及其潜在问题,进而优化政策设计,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
中国人民大学王湘红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王湘红教授作了题为”Relative Income and Individual Work Choices in Mixed-Gender Groups”的报告。王教授通过博弈实验,分析了收入差距与社会排名对性别分工的影响。实验设计采用了“性别之争”和“专断博弈”的组合方式,参与者在两类任务间进行选择,并通过收入分配机制观察合作行为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实验轮次的增加,参与者趋向于达成合作;如果告知参与者社会排名,则合作成功率和平均分配额度均显著提高,但男性主导的合作占比也有所上升。这表明社会排名信息增强了合作意愿,但同时也加剧了性别间的收入差距。该研究对制定减少性别收入差距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了需要通过调整工作设计和透明的社会排名机制来改善性别平等。
上海交通大学秦向东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秦向东教授作了题为”Reflection on Adam Smith and Research in BE and EE”的报告。秦教授指出亚当·斯密的两部重要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分别从伦理和经济两个角度阐述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形成及其运作机制。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提出了人类行为动机的基本原则,强调人类行为受到自利和社会期望的双重驱动。在《国富论》中,斯密进一步探讨了经济活动中的人类社会性,提出了“交换、买卖的倾向”这一发现性公理,强调了交换在财富创造中的核心作用。亚当斯密的伦理和经济思想结合了自利与道德动机的平衡,强调了社会规范和制度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为现代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浙江财经大学罗俊教授
浙江财经大学罗俊教授进行了题为《面向中国现实问题的实验经济学研究》的报告。首先,罗教授指出,中国丰富的社会背景和独特的文化情境为经济学实验提供了广阔的“试验场”,能够为实验经济学贡献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实例。其次,报告介绍了面向中国问题的实验经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了一系列实验经济学研究主题,包括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教育公平与教育高质量发展、人口结构优化与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最后,罗教授指出,尽管实验经济学在中国已有了一定的应用和影响,但仍需进一步推动其在重大现实问题上的应用,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实验经济学的科学属性和应用前景,建立和扩大实验经济学的学术共同体,与政府、企业和组织合作,推动更多优秀的面向中国问题的实验经济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代志新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代志新教授进行了题为《身份与诚信偏好:来自实验室实验的证据》的报告。代教授通过实验方法探讨了身份认同对诚信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在不同职业群体中诚信偏好的差异。实验设计包括掷骰子任务,比较了学生群体和公务员群体在实验收益影响下的诚实报告行为。结果显示,相比于学生,公务员群体在实验中表现出更高的诚信水平,这可能与职业身份和社会责任感有关。实验还观察到职业身份、年龄和党龄等因素对公务员诚信行为的显著影响。年长、职位较高和党龄较长的公务员更倾向于诚实行为。这些发现体现了职业规范和职业身份在形成和促进诚信行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比较不同职业群体,研究揭示了身份认同和职业环境对诚信行为的深远影响,为设计有效的诚信建设政策提供了实证支持。
西南财经大学雷震教授
西南财经大学雷震教授进行了题为《分配意图与上行间接互惠:来自行为与ERP的证据》的报告。雷教授采用两阶段专断博弈实验,参与者在第一阶段收到高于或低于社会均值的分配后,在第二阶段对第三方进行分配。研究发现,当参与者收到低于社会均值的分配时,他们向第三方的分配也较低;反之,当收到高于社会均值的分配时,分配值则较高。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与电脑分配相比,真人分配更能引发被试的关注和情绪反应,这在P1/N1和P3波幅中有所体现。此外,ERP数据显示,低于社会均值的分配引发了更大的FRN波幅,表明参与者对不公平分配的敏感性。研究通过行为和脑电数据分析,验证了分配意图在上行间接互惠中的作用,指出个体在受到不同分配待遇时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华南师范大学董志强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董志强教授进行了题为”The only-child effect in the neural and behavioral signatures of trust revealed by fNIRS hyperscanning”的报告。信任在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然而人们对人际大脑在信任方面的同步性知之甚少。董教授开展了将功能性近红外光谱超扫描应用于序列相互信任任务的研究。研究根据参与者(陌生人)是否为独生子女将其分为两组。两个陌生人在一个在线信任游戏中相互交流,他们在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和右侧颞顶叶交界处(rTPJ)的大脑活动被记录。研究结果表明,与非独生子女组相比,独生子女组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更低的还款、更少的回报和更少的合作决策。研究结果发现,独生子女表现出的信任比非独生子女少,导致大脑间的连贯性降低,从而提供了独生子女效应的神经行为实验证据。
浙江大学陈叶烽教授
浙江大学陈叶烽教授作了题为《相对贫困地区的教养方式:一个家庭互动的实地实验》的报告。陈教授基于对湖南省怀化市新晃县这一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开展实地实验研究,从家庭内部微观决策的视角来探究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决策的影响。陈教授指出,该研究的重要贡献体现在以下方面:实验环境模拟了现实中可控的“互动”环节;聚焦欠发达地区的家庭教育问题,关注儿童实际照料者的教育投入,有助于发现家庭互动不足或失效背后的症结所在。陈教授通过实地实验研究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厘清了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偏好的塑造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龚冰琳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龚冰琳教授作了题为《税率、自愿捐赠与劳动供给——基于修正的公共品实验》的报告。龚教授探讨了税率、自愿捐赠对劳动供给的影响,通过修正的公共品实验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效率和公平的综合作用。龚教授指出,税收政策和慈善募捐作为二次和三次分配的主要手段,分别影响个人劳动投入和收入分配。实验发现,税率提高会显著降低劳动投入,但增加个人收入和社会总福利。引入自愿捐赠后,税率对劳动投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但同时也提高了个体收益和社会总福利。同等税率下,自愿捐赠的引入对收入均等性的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龚教授通过实验证据证明了税率和自愿捐赠在促进效率与公平方面的复杂作用,为税收政策和慈善机制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浙江工商大学许彬教授
浙江工商大学许彬教授作了题为《更强激励能推动更多努力吗?——团队内分配制度与团队竞争中的努力》的报告。许教授探讨了团队内分配制度对团队竞争中成员努力程度的影响,并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分析不同分配制度下的努力水平和财富分配状况。研究通过模拟不同的分配制度,比较了不同制度对团队内成员努力程度的激励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平均分配,各种比例分配制度均能显著提高团队成员的平均努力水平。然而,在极端比例分配制度下,成员努力水平会出现两极分化。财富分配结果显示,比例分配制度减少了团队内的财富水平,并提高了团队内和团队间的财富不平等性。比例分配和次比例分配在提升团队努力水平方面表现较为优越,而赢者通吃制度则导致了显著的努力分化和财富不平等。
武汉研众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永胜先生
最后由武汉研众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永胜先生介绍在线招募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为实验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李先生首先介绍了研众科技,指出公司的使命就是“研究科技 普惠大众”,让每个学校和企业有自己的AI,其产品服务于国内外知名高校。李先生指出随着算法、数据、算力的有效结合,ChatGPT已实现从简单对话到智能体,再到多智能体的转变。AI大模型具有多模态、工具调用、思维链以及检索增强等能力,实现帮助执行更复杂的任务。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大模型预训练与多类型教育类型任务适配,能够实现教师教学智能辅助、学生人机协同过程支持和教学平台与系统教学资源自动生成。李先生介绍,研众AI的微课堂社科实验平台可以实现在线招募,进行实验以及问卷调查,并且平台支持oTree插件,可以线上进行薪酬发放与助研协作,极大方便了行为实验教学与研究。
在论坛高水平的交流过程中,与会者纷纷表示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帮助良多,是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